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无常出离
当前位置:首页 > 无常出离

难陀出家的故事

时间:2022-5-29 17:35:19   作者:妙音   来源:大咒仙   阅读:788   评论:0

难陀出家的故事

佛陀为了巧妙引导难陀出家,就到难陀所住的宫殿去托钵。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把他的儿子罗睺罗带去出家,并想方设法把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难陀引去出家。

难陀出家的故事

佛陀为了巧妙引导难陀出家,就到难陀所住的宫殿去托钵。难陀看到自己的亲哥哥佛陀来,当然非常高兴,极尽美好的供养放在钵中,然后要递给佛陀。


这时佛陀转身就走向精舍,难陀只好捧着钵跟随在佛陀背后,一直走到精舍。那个时候,他的王妃孙陀利觉得大事不妙,远远地大声地喊难陀说:“你要快去快回!”哪知难陀却一去不回了。

回到精舍之后,佛陀立刻命令负责理发的居士帮难陀剃发,难陀当下表示不愿意,但在佛陀威严的指令之下,他不得不暂时接受。可是虽然身在精舍佛门,心却在王宫,时刻怀念着他的娇妻美眷孙陀利,根本无心修行,住在精舍也只是形式上地随大众共修而已,日夜都在计量要怎样偷偷地回皇宫去。

有几次难陀想偷偷回家,每次都在半途遇到佛陀被带回精舍。又有一次,趁佛陀不在时,他又想偷偷回宫,哪想到走到半山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对面有微微的金光,出现一位安详稳重的出家人。一看,佛陀又在面前。

佛陀微笑着问难陀:“你是不是想念你的妻子,现在正准备回宫?”难陀就猛点头,而且脸上流露出压抑不住的苦恼。佛陀又问:“难陀啊!你的妻子生得庄严美丽吗?”难陀再度拼命点头,可说在他脑海中全部都是他这位娇妻美眷的倩影。

这时,佛陀就带着难陀往山中走去,看到路边有一只瞎眼的老猕猴,佛陀就故意问难陀:“你的妻子跟这只老猕猴相比,怎么样呢?”难陀一听,内心很不舒服,皱着眉头不想回答,心里想:“佛陀啊!你真是开玩笑,我妻子是全国第一美女,其他的女人再美丽,都不能跟她比,何况是这一只老猕猴,瞎眼又没有脑。”

当难陀这样想的时候,佛陀已运用神通,把难陀带到忉利天宫。忉利天宫处处充满宫殿楼阁,还有美丽的花园,可说是笙歌处处,仙乐飘飘。很多的天子和天女互相围绕,奢华美好,远胜人间。

这时,难陀注意到有一群天女守着一个宫殿,而宫殿之中并没有主人。难陀就请教旁边一位可爱灵巧的天女,这位天女就用娇柔的声音回答:“因为佛陀有一位弟弟叫难陀,被佛逼迫出家,由于出家的福报,命终之后就会升天,到我们这里来当主人,这个宫殿是他的,我们是他的侍者,正准备将来迎接他。”

难陀一听,心中非常兴奋,就想:“孙陀利跟天女一比,简直就像那只老猕猴了。”回到精舍之后,难陀对孙陀利的眷恋就完全没有了,所眷恋的就是天上的天女,所以他就精进修行,巴不得赶快生到天上去享受那个天福。

过了一段时间,佛陀又来探视难陀,把难陀带到沸汤地狱。难陀到沸汤地狱一看,非常悲惨、恐怖,一锅锅的沸汤烹煮着一个又一个哀嚎呼吼的罪人。

突然间,难陀注意到有一锅沸汤,油正在沸腾,狱卒异常凶恶,锅里却没有人。难陀问旁边的狱卒,为什么这一锅沸汤里没有人?狱卒就说:“这锅是要留给佛陀的弟弟难陀,因为他出家发心不正,当天福享尽,就会堕落到沸汤地狱,进入锅中来受果报,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难陀一听,汗毛直竖,冷汗直流,赶快央请佛陀带他回到人间,不要再多停留。

回到精舍之后,难陀想到六道轮回,尤其地狱沸汤之苦,知道天福有限,天福享尽后,就要受地狱之苦,因此难陀的心念完全改变,真心地精进修行,不是为了升天修行,而是为了要离开地狱、离开六道轮回而修行。不久之后,他终于证到罗汉的果位。


相关评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由于咒法涉宗派、大局方针、法主理念、时节因缘、众生福报、形势政策、方便了义、是否契机、胜义世俗、灌顶层次、愿心广博、公开深浅程度,加上某乃佛门初机小学生之修为,尚未得菩提,于菩提也无有所得(功德肤浅,虽遇较多学佛感应但自知非真正圣者的神通证境证量),又时间精力有限及众生共业,故无法保证转发之文全是代表佛所说而无混杂波旬说法。若资料若给您带来烦恼,请您见谅。法务可微信:186-5005-4118(幸福),应说明来意,但不宜一添加就问手印怎么结之类,以免慢法引本尊护法不悦。

学佛一定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否则就算有此法门程序仪轨咒语手印等,也必如建造空中楼阁矣!为尊重爱惜佛法,网站不远程遥控传法、不远程遥控灌顶、不远程遥控加持。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请勿随意制成法本、违背因果造成魔说,网站咒音非在传法传咒,乃咒语学术之存档!

ω 卍 ω “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ω 卍 ω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者千百归无十,今人安知前辈难。云岭崎岖侵骨冷,流沙白浪徹心寒。后学未历取经路,多将经法轻易看!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