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陀大悲
印光大师自述超度鬼魂之事迹(“每日每时心念极乐一切功德皆回向极乐”系列)
注:印光大师自称为余,其弟子称呼为某。原文标题为:印光大师超度鬼魂师(印光大师)云:“某夕有一女鬼,现苦相,跪关前求救,自谓系某省某县人,夫某性毒辣,致我死于非命,至今含冤未伸。夫某已来函请求皈依老法师,来信已在途中,明日必到,他若得皈依三宝为佛弟子,我即永无超升之日,恳求老法师... 阅读全文>>2023-9-1 7:22:39 阅读:386 评论:0心乐法师地狱来回(“每日每时心念极乐一切功德皆回向极乐”系列)
心乐法师地狱来回此系心乐法师亲身经历,发生于一九三三年的浙江省睢阳县。蓦然,竟也匆匆又走过了五十个年头,埋在底层里的记忆,已嵌上无数岁月的痕迹;寒暑易逝,却叹日子的短暂,而梦里的一段也是如此……。1.慈航渡苦那一剎那,我像一只蜕不了的蝉,在蝉壳中哀哀的叫,懦弱的蠕动,在窒息的空气... 阅读全文>>2023-9-1 7:07:30 阅读:210 评论:0千手无尽藏(一)密传观世音菩萨身坛城法的殊胜及修持
来源竹林紫苑至心皈依礼敬三宝!至心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谈及大悲咒,这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汉地的早晚课诵集乃至诸多佛事中,都会持诵此神咒,梵文学者林光明教授甚至说它是汉地最流行的佛教咒语。在观世音菩萨灵感录之中,有这样一则大悲咒的感应事迹,宋朝的慈云忏主,遵式大师他是一位修证非... 阅读全文>>2023-8-26 13:36:13 阅读:10043 评论:0《普门品》的深意及五部本尊化身说
来源竹林紫苑普门品,是一部流传非常广泛的经典,它是出自妙法莲华经,乃释迦牟尼佛为大众宣说观世音菩萨德性以及利益救度众生的殊胜经典,后世有人将此一品以及大悲咒,心经等单独编辑成册,简称观音经咒,受持者众多,得到灵验者不可称计,是一部常见但是境界甚深的经典,甚少有人通透此经典。普门品... 阅读全文>>2023-8-4 22:59:57 阅读:11710 评论:0无惧生死——殊胜的无量寿佛赞与根本陀罗尼心咒念诵法
竹林紫苑顶礼无量寿佛念佛几乎是汉地的主流信仰,即不管是任何人都能修持,在念佛感应录中更是收录了历代念佛者的感应,要论成就最为显著的,当推净宗二祖光明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曾经深证念佛三昧,与人辩论较量念佛之殊胜,感得满堂佛像放光证明,大师自己更是做到念佛一声口中就出现光明一道,感化僧... 阅读全文>>2023-2-1 21:21:08 阅读:9982 评论:0古月法师念佛获得成就的故事
摘自网络淤泥生:这是古月法师的一幅遗像,又号降龙尊者,其样貌朴素,看似平凡,却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清末民初的时候,福建闽清有一位叫朱球官的年轻人,家境贫寒想讨一门手艺,往后养活自己。他在裁缝店当学徒,四年过去了。朱球官十八岁时,连一件衣服也剪不出来。裁缝师父嫌弃其笨拙,呵斥要赶走他... 阅读全文>>2023-1-16 11:39:31 阅读:1888 评论:0
234567
最近更新
-
09-01印光大师自述超度鬼魂之事迹(“每日每时心念极乐一切功德皆回向极乐”系列)
-
09-01心乐法师地狱来回(“每日每时心念极乐一切功德皆回向极乐”系列)
-
08-26千手无尽藏(二)观世音菩萨大悲利益甘露手法
-
08-26千手无尽藏(一)密传观世音菩萨身坛城法的殊胜及修持
-
08-12心乐法师地狱来回
-
08-11倓虚大师阴府问辩
-
08-11宝光和尚入冥所见
-
08-04《普门品》的深意及五部本尊化身说
-
02-01无惧生死——殊胜的无量寿佛赞与根本陀罗尼心咒念诵法
-
01-16古月法师念佛获得成就的故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由于咒法涉宗派、大局方针、法主理念、时节因缘、众生福报、形势政策、方便了义、是否契机、胜义世俗、灌顶层次、愿心广博、公开深浅程度,加上某乃佛门初机小学生之修为,尚未得菩提,于菩提也无有所得(功德肤浅,虽遇较多学佛感应但自知非真正圣者的神通证境证量),又时间精力有限及众生共业,故无法保证转发之文全是代表佛所说而无混杂波旬说法。若资料若给您带来烦恼,请您见谅。法务可微信:186-5005-4118(幸福),应说明来意,但不宜一添加就问手印怎么结之类,以免慢法引本尊护法不悦。
学佛一定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否则就算有此法门程序仪轨咒语手印等,也必如建造空中楼阁矣!为尊重爱惜佛法,网站不远程遥控传法、不远程遥控灌顶、不远程遥控加持。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请勿随意制成法本、违背因果造成魔说,网站咒音非在传法传咒,乃咒语学术之存档!
ω 卍 ω “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ω 卍 ω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者千百归无十,今人安知前辈难。云岭崎岖侵骨冷,流沙白浪徹心寒。后学未历取经路,多将经法轻易看!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